2023年,全球經濟和貿易動態出現重要轉變,歐盟和美國分別對中國的電動車實施高額關稅,顯示出對中國在全球電池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和出口電動車的擔憂。歐盟自7月4日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最高38.1%的關稅,而美國則在5月已將關稅提升至100%。
此舉引發中國與歐洲主要車企之間的強烈對抗。例如,2024年6月18日,在中國商務部舉行的會議上,中國車廠代表反對歐盟的關稅政策,並建議中國政府對歐洲進口的燃油車徵收更高的關稅,將稅率從15%提高到25%。與會者包括上汽集團、比亞迪、福斯汽車、BMW和保時捷等知名車廠。
在貿易緊張局勢下,中國商務部於2024年6月17日宣布對來自歐盟的豬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被視為對歐盟關稅政策的反制措施。西班牙和丹麥的豬肉行業協會對此表示合作,同時也擔心貿易限制將對其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歐盟和美國對電動車課徵高額關稅的行動無疑會對未來電動車銷售狀況產生影響,並降低對鋰電池的需求。此現象可以從國際鋰礦價格的走勢圖中得到確認。從2023年6月,鋰礦價格達到2140000美元,但目前已經下降至810000美元,修正幅度達到63.68%。
同時,特斯拉的股價也顯示出明顯的下滑趨勢,反映市場對於全球貿易局勢和電動車市場的擔憂。
這些貿易和資源動態的變化不僅帶來市場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出現新的投資機遇,貿易對抗是否會牽動電動車及相關礦業的發展,值得我們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