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公司介紹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317)成立於1974年,起初以模具業為基礎,逐漸演變為一家高科技服務企業。鴻海在全球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EMS),市占率超越四成。業務範疇廣泛,涵蓋消費性電子產品、雲端網路產品、電腦終端產品、元件等四大產品領域。2021年,鴻海合併營收達到新台幣5.99兆元,相當於約2,062億美元。
鴻海的事業版圖遍佈全球,跨足三大洲,以台灣為總部,共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生產和服務據點。
從最初的模具業到今日的全球科技巨擘,鴻海精密工業展現令人矚目的成長歷程。在電子代工領域的領導地位,以及在新興產業和技術領域的積極投入,不僅表現鴻海的實力,也彰顯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鴻海轉型:三加三事業
鴻海在2008年金融風暴後,個人電腦(PC)和筆記型電腦(NB)產業走向衰退,而智能手機的高成長成為電子代工廠商的新亮點。隨著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近年來鴻海也面臨手機需求達到瓶頸,轉型成為物聯網等周邊產品的代工廠商。儘管智慧手表、藍牙耳機等新興產品蓬勃發展,但單價相對較低,整體業績仍難以突破。
鴻海2019年底宣布布局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三大核心技術,作為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三大未來產業包括電動車、數位健康和機器人領域。產業市場規模龐大,均超過3兆美元,且年複合成長率(CAGR)都高於20%,具有強大的成長潛力。三大核心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半導體和新世代通訊,這些技術將成為鴻海發展未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鴻海正進行退出面板和LED產業的動作,將焦點集中在未來產業的發展。鴻海強調目標是集中於「三加三」新事業,不僅是鴻海中央的轉型,也包括旗下子公司的同步轉型。
鴻海擴展版圖:併購德國PRETTL SWH集團
鴻海最近重要舉措是旗下子公司鴻騰精密宣布以1.86億歐元(約新台幣61億元)併購德國汽車線束商PRETTL SWH集團,是鴻海集團2023年開年的第一宗併購案。
併購的背後凸顯鴻海衝刺電動車新事業的堅定決心。是台灣資訊科技業首次進行的跨國併購,顯示鴻海
對於電動車產業的重視。PRETTL SWH集團擁有十多年的汽車經驗,致力於為客戶開發和製造高階車用傳感線束、連接器和車用電源解決方案,客戶範圍涵蓋傳統車廠和新創電動車廠商,並在全球大型車用供應商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鴻海相信透過併購,能將PRETTL SWH集團的專業能力融入鴻海的產業鏈,提升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領域的競爭力。PRETTL SWH集團穩健的財報表現和持續增長的營運,將為鴻騰每年帶來約3.5億至4億歐元的營收,同時也有望提升鴻騰的整體毛利率。
併購不僅擴展鴻海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方面的全球製造、銷售和技術布局,也使其在歐洲多一片營運版圖。PRETTL SWH集團的三大事業體,包括感測器部門、車用電源管理部門和連接器數據傳輸系統部門,與鴻騰現有的電動車產品互補,為鴻騰的電動車策略發展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增強「電源管理、車聯網及人機介面」方向的競爭力。
MIH電動車技術平台
台灣擁有完整的汽車代工產業鏈,但在國產車品牌化上卻一直面臨困難。2008年,裕隆汽車曾推出納智捷汽車,希望為國產車打造新的品牌形象,最終以嚴重虧損告終。裕隆汽車於2020年11月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鴻海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商(EMS),具有強大的資訊和通訊科技製造能力以及全球供應鏈管理經驗,但在整車製造方面經驗不足。相比之下,裕隆汽車是台灣唯一具備整車製造能力的車廠。因此,鴻海在2020年3月與裕隆集團達成合資協議,成立新公司,並在10月推出「MIH電動車開放平台」,11月正式成立「鴻華先進科技」,進軍電動車領域。
MIH平台採取開放的技術規格,鼓勵各家車廠參與。與傳統以硬體為核心的封閉系統不同,MIH方案以軟體定義為核心,使硬體和軟體可以分開開發。透過產業聯盟和開放的規格,鴻海集團能夠分散風險,同時擴大其汽車電子零組件的出貨量。
2021年7月,MIH EV研發院正式成立,目標是建立開放的電動車生態系統,促進移動領域的全面合作,同時推動行業標準。彌合生態系統中不同成員之間的差距,進而降低產業的進入門檻,加速創新,並縮短開發週期。在台灣將電動車的生態系統搭建起來,因應2050淨零碳排的趨勢,推動能源轉型,實現綠色新經濟的目標。
鴻海進軍電動車:整合電動車三電系統
鴻海積極進軍電動車(EV)領域,分為硬體平台、軟體平台以及關鍵零組件等三大方向。其中,鴻海成立MIH聯盟,旨在整合電動車的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提供給有意製造電動車的廠商,節省開發成本和時間。
硬體平台方面,鴻海與裕隆子公司華創車電合作,成立合資企業「鴻華先進科技」,共同打造電動車技術平台。
軟體平台和關鍵零組件方面,鴻海整合集團多個事業十多年來的研發成果,從電池材料、沖壓件、光學感測器到面板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足。
鴻海強調目標不僅僅是要打造全新的電動車品牌,更要創建一個台灣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技術平台。希望在未來的幾年內,全球預估約3000萬輛電動車市場中,至少有10%(即300萬輛)運用鴻海的MIH電動車技術平台。
汽車產業正在經歷革命性的改變,電能將取代傳統的內燃機,引領汽車供應鏈進行全新的變革。鴻海與裕隆的合作帶來全新的創新經營模式,推動台灣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進入電動車時代,鴻海強調開放軟體和硬體平台的重要性。利用自主研發的「電池黑科技」,降低電池的重量和體積,同時提高電池的壽命,對於電動車的成本和性能都具有重要意義。電動車時代,動力電池成本佔比最高,掌握電池技術的廠商將在市場中佔據關鍵地位。鴻海EV驅動系統方面提供模組化和標準化的解決方案,有助於合作車廠在開發小客車或商用車時更加高效。傳統汽車業需要靈活應對新興競爭對手的挑戰,並且不斷地變革以迎接電動車時代的到來。
比亞迪挑戰蘋果供應鏈,鴻海將面臨新競爭風暴
2023年8月比亞迪集團宣布將以22億美元收購捷普的中國業務,旨在強化消費性電子領域的地位,尤其是在智慧手機零組件業務方面。併購被解讀為比亞迪競逐蘋果訂單的一個舉措,可能引發紅色供應鏈的競爭,與台灣的鴻海等台廠爭奪蘋果訂單。
比亞迪曾在消費性電子組裝訂單上與鴻海競爭,隨後轉向新能源車領域取得成功。併購表明比亞迪對於消費性電子市場的意圖,對於爭奪蘋果訂單持有高度興趣。
併購對蘋果供應鏈有重大影響,因為捷普在全球電子專業製造服務領域佔有重要地位,是蘋果供應鏈的關鍵一環。
雖然比亞迪已在新能源車領域取得成功,但併購顯示對於在消費性電子領域的積極參與。將引發激烈競爭,因為其他競爭對手也將爭奪蘋果訂單。比亞迪是否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運用個股期貨參與鴻海DH投資契機
鴻海面臨競爭風暴的影響,但對於交易人而言,也是運用個股期貨轉取獲利的契機。
鴻海一向是交易人關注焦點。但比亞迪併購動作無疑給鴻海壓力,可能對鴻海的股價產生一些波動,應該密切關注相關的消息和市場動向。
投資並不僅僅意味著面臨風險,同時也是追求機會的過程。對於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交易人來說,個股期貨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工具。
面對市場波動時,考慮運用個股期貨進行交易。舉例來說,如果預測鴻海股價將下跌,透過做空鴻海DH個股期貨,當股價實際下跌時,就能實現獲利。或者,預期股價會上漲,透過做多鴻海DH個股期貨,從中獲得價格上升所帶來的收益。
運用個股期貨需要一定的知識和風險管理能力。需要了解不同的交易策略,並注意市場趨勢的變化。由於期貨交易具有高風險性,確保自己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並可以考慮使用適當的停損停利措施來控制風險。
個股期貨對比股票的多重優勢與比較
個股期貨和股票是兩種不同的投資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以下是個股期貨相對於股票的優勢:
- 交易靈活性: 個股期貨交易可以在市場開盤和休市之間進行,提供更大的交易時間彈性。可以在不同時間段內進行交易,對於有其他工作或時間限制的人來說更具吸引力。
- 多空兩相宜: 個股期貨允許交易人賺取股票價格上漲和下跌的利潤。無論市場是上漲還是下跌,都有機會參與並獲取利益。
- 槓桿效應: 個股期貨允許使用槓桿,以較少的資本參與更大的交易部位,增加潛在的回報。但也帶來相應的風險,需要謹慎處理。
- 多元化投資: 通過個股期貨,可以參與多個股票,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減少特定股票風險對投資結果的影響。
- 避免實際持有股票: 有些交易人不想實際擁有股票,而期貨交易使他們能夠參與市場波動而無需實際持有股票。
- 賺取價差利潤: 期貨交易中的價格波動可賺取價差利潤的機會。如果能夠預測價格變動的方向,可以通過價差交易獲取利益。
個股期貨具有交易靈活性、多空兩相宜、槓桿效應、多元化投資和避免實際持有股票等優勢。但在選擇投資方式時,應該充分了解兩者的特點和風險,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決策。如果不熟悉個股期貨交易,建議在進行交易之前先進行學習和研究,或是連絡小婷。
鴻海DH合約規格與保證金
鴻海DH合約規格
註:依台灣期交所公告調整
可至台灣期交所官網查詢 https://www.taifex.com.tw/cht/2/sTF
鴻海DH保證金計算
假設鴻海DH成交價為108,原始保證金適用比例13.5%(依台灣期交所公告調整)
原始保證金 108*2000*13.5%=29160
維持保證金 108*2000*10.35%=22356